十月,北国雪花飘摇,原野一片苍茫,天寒地冻的时节,人们的手脚仿佛被束缚而无法伸展。南方,阳光和煦时,让人产生秋天的错觉,一场小雨时,便会带来阵阵轻寒。绍兴柯桥5号梁场,一派繁忙的景象,作业人员忙碌而有序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1、T梁首件成功浇筑,梁场启动生产模式
绍兴柯桥5号梁场,承担着杭州中环柯桥段高架桥改建工程T型预制梁的生产任务,也是我司最重要的梁场工程之一,从柯桥梁场立项起,公司迅速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在项目经理朱建国的带领下,柯桥梁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。
据朱经理介绍,杭州中环总长约191公里,建成后将与12条高速路、9条城市快速路和10条铁路相交,跨越钱塘江、富春江、苕溪、杭甬运河等多个航道水运,连接杭州西站、萧山机场、火车东站、萧山南站等大型交通枢纽。同时,杭州中环也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配套项目之一。
杭州中环柯桥段高架桥改建工程是“杭州中环”的重要环节,工程主要包括三段高架桥,分别为钱陶公路高架段、湖安路高架段、轻纺城大道高架段,以及湖安路互通和新秦望互通。高架桥总长10.93公里,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,设计速度80公里/小时。同时,结合高架桥施工保通需要,纳入5段地面道路拓宽工程。
柯桥5号梁场的每一进展,都备受关注。11月27日,是一个特殊的日子。经过前期科学筹划和精心准备,柯桥5号梁场T梁首件浇筑仪式顺利举行,大家共同见证了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,虽然下着小雨,但丝毫不影响禾木人打首件的高涨热情和极大的信心,首件T梁混凝土的成功浇筑,标志着柯桥梁场正式投入生产使用。
据了解,柯桥5号梁场承担着30米、35米、40米等多种不同规格T型预制梁的生产任务,此次浇筑的首件为30米预制梁,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混凝土振捣,待梁体硂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并及时养护,再经过预应力智能张拉测试,通过对第一片梁进行多方面测试评价,当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时,后期将展开大规模生产作业,为高架桥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。
2、分工明确团结协作,尽全力志在“开门红”
随着首片梁的顺利进行,朱经理连续多日来紧绷的神经稍稍得以舒展,打好首件成为朱经理及大家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最重要的事,为了取得“开门红”,大家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。
在准备打首件之前,我方组织各管理人员、各班组组长及技术人员,参加项目部组织的30米预制T梁首件施工质量技术交底,仔细聆听工作要点及技术要求,并认真做好记录,关注技术要求就是严把工程质量,虽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却抱有空杯心态,从思想上高度重视,将项目部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到打梁的实际工作当中。
在梁场,各项工作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。通过对钢筋制作设备进行反复调试,确保所需钢筋具体尺寸的准确性。在钢筋绑扎过程中,确认钢筋间隔和型号符合设计要求,位置准确。纵、横向钢筋的接头位置错开布置,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预留接头搭接长度。根据钢筋设计图纸严格进行制作,在绑扎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项目部沟通解决,不耽误正常工作。模板安装也有序展开,在首件浇筑前进行试拼装,并按顺序进行编号,对模板反复检查校正,在打梁时防止出现模板错台、拼接不严等现象的发生。
为保证打好首片梁,各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,比如龙门吊、钢模板、振捣器、智能张拉机、智能压浆剂等,保证机械设备满足梁场正常施工要求并在监审合格年限内使用,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,特种设备由安监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。其他日常所用物资和材料及时采购,保障正常工作的开展。
进入十月下旬,绍兴天气变得多雨,降雨天气对正常施工带来极大的影响,为赶打首件的工期,根据天气条件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和作业时间,管理人员在现场协调、指挥作业,室外作业人员身着雨披进行作业,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,努力提高工作效率。为减少雨水对钢筋、模板的冲淋,及时用防雨布进行遮盖,并制作相关的防雨棚。
3、勇担责任心系梁场,真抓实干再铸辉煌
从9月底入场时的一片荒芜,经过短短两个月的紧张施工,一个现代化的梁场呈现在众人面前,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朱经理和项目所有人一样,亲眼见证了梁场的从无到有,从不齐全到渐趋完善的过程,每天都有令人欣喜的变化,柯桥5号梁场就像一个孩子,在大家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。
位置越高,责任越大,尽管肩头的担子很重,朱经理都从容应对,把各项工作安排的井然有序,确保项目正常推进。工作并非一帆风顺,也有不少的困难和挑战,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,朱经理都会及时召集大家共同商讨,汇集全员智慧,依托团队的力量,找出最佳解决方案,最终将困难踩在脚下。
钟表的指针在项目上仿佛加快了转速,总感觉时间不够用,职工们在现场干得热火朝天,与时间赛跑,朱经理也在现场不同区域来回穿梭,安排和协调各种工作。柯桥梁场建设时间紧、任务重,朱经理每天都会很早醒来,与职工一样开始新一天的工作,朱经理经常给大家讲,工作紧前不紧后,能做的工作尽量往前做,争取最大的主动权,不要把所有工作都放在最后,以免手忙脚乱,影响工作大局。
时间无涯,学海也无涯,梁场是一所永无止境的大学,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,以便更好地适应梁场的工作。朱经理举例说,工地上经常用到一些工具,我们一般注重使用的过程,而忽略了对其型号等基本情况的掌握,作为一个职业的工程人,我们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,不断提升自己,只有让自己“升值”,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打好首片梁,做好开局,这仅仅是开始,在接下来的打梁工作中,禾木人将继续发扬不怕吃苦、努力拼搏的精神,做好工程品质,打造安全工地、文明工地,为杭州中环柯桥段高架桥改建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。